今天是 2024年4月28日 公告:
当前位置:工作简报
【简报52期】各地各单位创新服务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4日 05:53 浏览量:1704

遵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简   报

第52期

 

中共遵义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0月24日

 

各地各单位创新服务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蒲新区、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市文联、市人社局等单位创新服务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新蒲新区新中街道全力做好321户1383人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切实打通联系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加强学习教育,对搬迁党员每月开展一次理论政策宣讲,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上一次党课。社区干部每季度开展一次送教上门,组织搬迁群众观看一次红色影片,使其接受心灵洗礼,感恩幸福生活。组织“1+10”部门进社区开展“促文明、树新风”活动,不定期邀请遵义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社区为搬迁群众讲授文明礼仪知识,引导他们自觉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早日过上文明幸福生活。打造“三乡巨变”展厅,通过前后生活对比实景图片和剪纸、蜡染、傩雕等实物,让搬迁群众在不忘故土乡愁的同时,更加感恩现有的幸福生活。围绕烹饪、缝纫、物业管理、保安保洁、建筑施工等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招聘会,不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帮助拓宽就业途径。以8.5元/平方米月租的优惠价格,让利10多户搬迁群众开设网络营业厅、便民服务店;成立1家扶贫洗车中心、3家饮用水派送点,建成400㎡的少数民族扶贫车间解决38人就业。

在社区设立“一站式”办事大厅,开展党务政务、入学就医、创业就业等15项业务;整合街道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综治办,设立“三所一办”进驻社区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下沉街道派出所户籍管理人员设立社区警务室,专门为搬迁群众办理户口迁移、居住证和市民证。构建“支部+居委会+物管公司”协调运行的管理服务机制,将支部3名党小组长和6名社区干部划分到41个楼栋,与公司物管人员一道参与社区治理,确保治理与服务协同共进。建立“支部+社会公益团体+社区党员”的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为空巢老人做家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送岗位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

遵义院士工作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和主题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院士专家资源优势,深度参与脱贫攻坚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在正安县、习水县委组织部建立县级分中心,及时了解当地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需求,建立了茶叶、方竹笋、食用菌、野木瓜等农产品深加工研究工作室和实验室。同时选派两名专家挂任汇川区山盆镇、沙湾镇镇长助理,让专家长期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

依托专家团队技术资源,如食用菌团队帮助全市23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食用菌技术示范,每季度产生经济效益1610万元,助力1100户贫困群众出列。与汇川、播州、务川、道真等地达成合作意向,帮助当地企业、农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培养食用菌技术人才。自然资源团队策划了汇川区大梨土鸡蛋、山盆脆李、习水淋滩红糖、湄潭清水蜜桃等产品,“遵品直供”等平台上架产品有150余款,订单量52万余单,交易金额约2000余万元,涉及贫困户约5000人。

市文联坚持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和各协会文艺工作者到红花岗区中华路街道花台坡社区开展“送文艺进社区”、文艺惠民宣讲、走访慰问贫困家庭等文军扶贫行动。制定《市文联“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任务清单》,把普法任务细化分解,每月到花台坡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帮助社区搞好“民主法治”创建工作、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等。

市人社局建成“遵义市精准就业脱贫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市9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口实现了精准登记、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培训+就业+创业”三大就业工程,狠抓沪遵劳务协作,率先推行“定制化、定岗化”企业培训,促进10.62万余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脱贫,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人员7.43万余人就业创业(户均就业1.9人),超额实现了“一户一人”稳定就业目标,对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市委主题教育办)